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辛未(精确检索)
14条记录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的营养特点和施肥配方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研究了蔬菜作物的营养特点、吸肥规律及合理施肥。结果表明:蔬菜由于生育周期短,产量高,吸收养分量大,应及时多次施肥,才能高产。对养分的吸收比例为N:P:K=1:0.11~0.31:0.73~1.38.配方施肥能明显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比习惯施肥增产率分别是:番茄47.3%,辣椒37.6%,茄子24.7%,黄瓜19.3%。

关键词: 蔬菜作物 吸肥规律 营养特点 专用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核农学报 1996

摘要:利用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和土壤氮的吸收。结果表明,稻草单施导致土壤速效氮的生物固定,氨素供应不足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的限制因子。稻草配合尿素施用,明显改善肥料氨和土壤氮的供应,既有利于当季水稻增产,也有利于培养土壤肥力,还有利于后茬作物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15)N示踪,吸收,残留,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摘要:本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建立了油菜产量、产值施肥效应数学模型,产量、净产值作了双项寻优,提出了本地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 油菜;施肥模式;高产高效;氮磷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与有机肥及两者配施长期定位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摘要: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肥料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地力贡献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2.7%。不同施肥组合产量总趋势是:MNPK、NPK>MNP、NP>MN、M>N>CK。说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产量最高,氮磷钾化肥配施也能获得高产稳产,提高土壤肥力。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主要是携入磷钾养分所致。氮肥单施肥料效应逐年下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时磷钾肥效应则呈上升趋势。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随着配合的完全程度增加,肥料效应也依次上升。氮肥利用率化肥大于有机肥,钾肥则相反,磷肥两者基本相同。从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土壤肥力变化,可为施肥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化肥,有机肥,肥料效应,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江地区棉花氮磷钾效应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沿江地区棉花氮钾肥效应较大,应重视氮钾肥的施用。磷肥施用原则上要使土壤磷素维持一定的水平。通过数理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沿江棉区氮肥用量为12kg/亩,氮磷钾比例为1:0.5:1。

关键词: 棉花;氮磷钾;肥料效应;适宜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地力贡献与合理施肥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具有各异性、持续性、相关性和稳定性四个特点。在水稻生产中,应充分重视土壤肥力的培育和提高,才能提高肥料施用效益。根据作物肥料效应大小,水稻施肥应氮钾肥配合施用,旱作则要氮磷肥配合施用。

关键词: 地力贡献,长期定位试验,合理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肥水管理对氮肥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在阐明水稻氮需求、氮效应、稻田氮肥施用技术,及水分管理对氮肥效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氮肥施用应在适宜氮肥施用量的范围内,采取控前攻中施肥法,与水分管理结合,以水带肥,提高稻田氮肥效益。

关键词: 水稻 氮肥效益 肥水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专用肥的研究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综合研究和分析了土壤营养状况、油菜吸肥特点和肥料性质,以及种植制度中的肥料分配,提出了油菜专用肥配方。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油菜专用肥增产增收,节约用肥,深受农户欢迎。

关键词: 油菜 专用肥 最佳施肥量 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山地茶园防治土壤侵蚀措施

茶叶科学简报 1984

摘要:一、坡改梯:建设新茶园或改造陡坡茶园时,应结合坡度大小,因地制宜修建土坎或石坎茶园。20°以上的陡坡地,应尽量修建石坎茶园,20°以下的坡地,可建土坎茶园,结合茶园条栽密植,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石坎茶园地表径流泥沙含量为0.6克/公升,坡地茶园为6.5克/公升。土壤自然含水量一般梯式茶园比坡地茶园高3.8—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