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永利(精确检索)
作者:王烨军(精确检索)
作者:宋莉(精确检索)
作者:苏有健(精确检索)
作者:罗毅(精确检索)
作者:廖万有(精确检索)
9条记录
旱地作物问作绿肥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旱地作物合理间作绿肥既能缓解绿肥与主作物争地的矛盾,又能使绿肥更好地服务于主作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证粮食安全.从旱地作物间作的主要绿肥种类、绿肥品种选择原则,间作绿肥后对土壤肥力、主作物产量和品质、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绿肥研究和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旱地作物 间作 绿肥 品种 土壤肥力 生态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作物间作绿肥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旱地作物合理间作绿肥既能缓解绿肥与主作物争地的矛盾,又能使绿肥更好地服务于主作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证粮食安全。从旱地作物间作的主要绿肥种类、绿肥品种选择原则,间作绿肥后对土壤肥力、主作物产量和品质、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绿肥研究和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旱地作物 间作 绿肥 品种 土壤肥力 生态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料对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设置茶园土壤单施不同水平及形态的氮肥以及配施不同水平氮、磷、钾肥料处理,根据各处理施肥后土壤中的肥料浓度向土壤中添加相应肥料溶液,测定不同时间段后土壤溶液的pH值和氟含量,分析氮肥水平和形态,氮、磷、钾配施对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条件下,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增加了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酰胺态氮则降低了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且三者对氟含量的增加或降低作用均随施肥时间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后48 h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与土壤溶液pH值呈负相关(r=-0.658~(**)),氮肥形态通过影响土壤溶液pH进而影响土壤溶液氟含量。(2)氮、磷、钾配施时,随着施肥时间的增加,土壤溶液中氟含量增加,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则降低;相同磷、钾水平下,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随氮肥(硫酸铵)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钾肥可以增加土壤溶液中氟含量,同样施氮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大小基本为N+K>N+P+K>N>N+P;施肥后48 h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与氮水平高度正相关(P<0.01),与土壤溶液pH值高度负相关(P<0.01),氮、磷、钾配施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主要受氮肥水平和土壤溶液pH的影响。可见,在茶园中施用适量的酰胺态氮,或者配施磷或磷钾,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提升土壤pH值,进而降低土壤溶液氟含量,为合理施肥,降低茶园土壤有效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氮磷钾肥料 土壤溶液 氟含量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芽孢杆菌QM7促生特性及耐酸铝机制初步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含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的有机肥料在酸性茶园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不高,难以起到有效的促生作用,达到部分替代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本实验分离得到1株耐酸铝芽孢杆菌,命名为QM7。试验发现菌株促生能力受到铝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无铝条件下菌株生长素(IAA)的分泌量为85.6 mg·L~(-1),当铝离子浓度为1 mmol·L~(-1)时IAA分泌量为36.8 mg·L~(-1);盆栽结果表明,在6周内菌株可以增加茶苗根系表面积56.8%,根尖数27.3%;蛋白电泳分析发现高浓度的铝胁迫会导致菌株胞内64种与转录、翻译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差异,使得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耐酸铝芽孢杆菌 生长素(IAA) 蛋白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种绿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套种任何绿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两者混播的3种套种模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环境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绿肥有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气相和液相比例的趋势,套种绿肥可明显降低地表、5 cm、10 cm和15 cm土层温度,减小土壤温度变幅。最高温时,各土层降温效果均为:黑麦草>白三叶>混播。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6.67%~12.6%、0.8%~15.2%、24.1%~26.7%和6.8%~88.9%。绿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分别是对照的1.75倍~2.58倍、1.22倍~1.88倍和1.15倍~1.46倍。因此,茶园套种白三叶和套种黑麦草对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改善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三叶 黑麦草 物理性状 肥力 土壤温度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平氮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以皖南十字铺茶场红黄壤茶园0~15 cm土壤为对象,设置N0P0K0(CK)、N0P1K1(N0)、N1P1K1(N1)、N2P1K1(N2)、N3P1K1(N3)5个处理,进行了室内盆钵培养试验,通过分析施肥10、20、30、50、70、90 d后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铵态氮含量、土壤p H值,研究施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氮肥与磷钾混施(N1、N2、N3)在短期内(10 d或20 d)使土壤水溶态氟含量降低,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增加,20 d之后土壤水溶态氟增加,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降低,对水溶态氟、交换态氟的影响效果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一般施氮量越大影响效果越明显;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成中度正相关,交换态氟与氮肥施用量成中、高度负相关;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p H值成极显著高度负相关,交换态氟含量与p H值成极显著高、中度正相关。因此,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改变了土壤环境p H值,从而影响土壤氟的形态转化和有效性。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氮肥 赋存形态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茶园土壤氟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氮肥 茶园土壤 茶树新梢 氟形态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免耕、旋耕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旋耕>免耕.旋耕和深松能够打破粘盘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0~30 cm耕层深松土壤容重较免耕下降16.4%土壤紧实度下降13.4%~27.5%;深松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储水空间进而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深松15~30 cm层含水量与免耕相比增加7.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大.旋耕和深松方式下土壤比表面积增加土壤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均明显升高.茶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在深松方式下,茶树叶片蒸腾速率降低,芽叶密度增加,百芽干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茶叶产量分别比免耕和旋耕增加17.6%和6.8%.深松是皖东地区茶园较为适宜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 茶园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茶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pH缓冲容量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期植茶对土壤pH缓冲容量(pHBC)的影响,以安徽郎溪和祁门茶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植茶10、15、20、25、30年的茶园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适用于茶园土壤pHBC的测定,酸碱加入量与pH值在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定突跃段(pH4.0~6.0)呈近似直线关系,可通过线性拟合方程计算pHBC.两地茶园土壤的pHBC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郎溪茶园和祁门茶园土壤pHBC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10和0.06 mmol·kg-1·a-1.茶园土壤pHBC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盐基饱和度、物理性质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及交换氢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植茶年限 pH缓冲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