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雏鸭试验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
《生物学杂志 》 2004
摘要:用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强毒R85952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鸭,通过采集不同时期的血液进行细胞计数、血沉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感染DHV的试验组鸭的红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 01);试验组鸭在感染DHV24h内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或略有下降,但24h后试验组鸭白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5);试验组鸭的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试验组鸭的血液沉降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观察和病毒分离鉴定
《安徽农业 》 2004
摘要:对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的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5株A型流感病毒(简称AIV)。这些病毒能在鸡胚传代和致死鸡胚,在鸡胚中传至第5代血凝价达6~9log2,均不被ND、EDS-76和MG阳性血清抑制;5株分离病毒制备的琼扩抗原进行AI琼扩试验均为阳性;病毒浓缩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00纳米左右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典型AIV;5株AIV经亚型鉴定确定为H5N1亚型,经测定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8.00~1010.50之间,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在36~56小时之间,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PVI)测定结果分别为2.23、2.05、1.96、1.84和1.75,对鸡均有高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鸡、鸭、鹅等家禽出现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HPAI。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X株的分离和鉴定
《生物学杂志 》 2002
摘要:从自然发生的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采集病死鸡肾脏为材料 ,通过接种 9~ 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 ,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 ,分离到 1株病毒 (FX)。敏感鸡人工感染后出现呼吸症状 ,剖检病鸡时大多鸡肾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 ;病毒能致死鸡胚和产生侏儒胚 ;病毒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增殖 ;病毒经电镜观察 ,其大小在 80~ 12 0nm之间 ,囊膜外有纤突 ;病毒经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FX毒株为肾型IBV。
鸡胚增菌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灭活苗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鸡胚增菌培养鸭疫里氏杆菌有很好效果 ,增菌后的菌液含菌量一般可达 2 70× 10 8~ 3 0 8× 10 8CFU/ml。通过鸡胚增菌法所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灭活苗 ,1次免疫保护率平均可达 82 .4% ,2次免疫保护率平均可达 93 .5 % ,能很好地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
肥东县长临爆发幼鸭鸭瘟的调查与分离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通过对肥东县长临地区流行鸭病的疫情调查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毒分离、中和试验和回归试验结果 ,推断此次从十几日龄北京鸭体内分离的病毒是鸭瘟病毒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