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葡萄研究热点分析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葡萄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帮助农业科学类期刊编辑和科研工作者发现研究热点,为葡萄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平台,检索2012-2021年刊发的以"葡萄"为篇名的文章,遴选被引频次前1%的20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被引论文时间分布、机构与地市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学科及关键词分布、基金资助等问题.结果: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占比均较高,分别占81.5%和82.0%.葡萄研究集中分布于陕西、山东、北京、江苏、河南、上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比为60.5%).高等院校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产出地(占比为66.5%).94.5%的葡萄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都有基金资助,且主要来源于国家级基金(占比为74.5%).《果树学报》《食品科学》《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4种期刊发表高被引论文82篇(占比为41.0%).4~7位作者合著论文占比为73.5%,5位作者合著论文占比最高(22.0%);论文的作者主要为硕士和博士群体,占比分别为62.0%和32.5%.结论:葡萄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等4个学科,其中园艺学科占比最大(71.5%);受关注的关键词有葡萄、品质、酿酒葡萄、产量、光合作用、花色苷等.
基于CNKI的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摘要:选用2017—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6—2019年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他引总引比、量效指数(JMI)、影响力指数(CI)、期刊分区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学科"农业科学综合"期刊相关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学科中的位置、影响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提升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建议.
媒体融合背景下OSID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以《安徽农业科学》为例
《中国传媒科技 》 2020
摘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期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主动与新媒体相融合,才能高效传播农业科技成果,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手机已经是新媒体时代主要的阅读工具,二维码作为纸质版和手机阅读的纽带,为读者和作者展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形式,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OSID开放科学计划"便是通过给期刊的每篇论文创建二维码(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即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作为连接纸质版期刊与数字化产品的纽带,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安徽农业科学》自应用OSID以来,深度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简便的增强出版,提高了期刊的竞争力;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了期刊引导力;独特的学术圈层,提高了期刊的传播力。随着在实践中不断了解和应用OSID系统的功能,《安徽农业科学》将会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速度,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贡献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开放科学计划 农业科技期刊 媒体融合 安徽农业科学 融合出版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信息密度的调查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7
摘要:对2001和2016年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刊期、载文页数、载文量、开本、版式和信息密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2001年相比,17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中有13种期刊缩短了刊期,以月刊为主,占71%,4种期刊刊期未变;17种期刊期页码和载文量均大幅增加;17种期刊中有12种采用大16开本,5种采用16开本;在版式的选择上,17种期刊均采用双栏排版;17种期刊的平均篇均页数从2.40页增至3.79页,平均篇密度从0.42篇/页降至0.26篇/页,平均信息量从6.67篇/印张,降至4.22篇/印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通过提高编辑质量、合理规划版面、充分利用多余版面等方法,调控信息密度,达到增加期刊信息容量,科学、经济地利用版面,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 载文量 信息密度 篇密度 篇均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