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生产效率DEA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安徽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生产效率,采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安徽省及周边省份2003—2011年的小麦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安徽及周边省份小麦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在2003—2011年期间,安徽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的综合技术效率不高;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有效前沿,技术进步呈退步趋势,技术效率有所上升。因此,加快安徽省及周边省份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是小麦生产持续增产的关键。
关键词: 安徽省及周边省份 小麦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DEA方法 Malmquist指数
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成本收益情况不仅决定其在全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还直接影响从事小麦生产的农民收入状况。为了促进安徽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该文根据2005~2011年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的统计数据,采用成本比较收益分析法对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5~2011年,小麦生产成本从281.1元/666.7m2增加到504.7元/666.7m2,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除2011年外,净利润和现金收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成本利润率有减少趋势。小麦生产需要的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种子费及农药费大幅度上涨和人工成本的迅速增加是导致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高、利润低的主要原因,小麦市场收购价格的上涨是小麦生产收益增加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提出了降低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和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建议和对策,即改善投入结构,规模化种植,依靠科技,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
安徽省苦荞麦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及鉴定
《农学学报 》 2013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安徽荞麦生产,从国内引入37份苦荞麦种质资源,对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观察鉴定。试验表明,大多数品种的株高在60~83cm之间;主茎分枝数大部分在6~8个;生育期在80~90天之间。37个种质资源中较对照表现增产的有27个,增产幅度为4.56%~133.2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通过初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降低了苦荞麦的株高、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其中,以喷施多效唑的降幅为最大。喷施多效唑缩短了苦荞麦的生育期,促进了苦荞麦的早熟。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增加了苦荞麦的千粒重,但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一,其中,喷施丰产剂2号获得了较高的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产量,比对照增产10.08%。苦荞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株高,从而有效增强抗倒性,减少倒伏的风险;喷施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方法】该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与近3年(2005—2007)粮食平均单产(5390.68kg/hm2)相比,单位面积耕地的增产潜力为2638.79kg/hm2;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高于近3年(2005—2007年)324.69亿kg的粮食平均总产,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结论】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率为0.67,粮食生产潜力依然很大。
饲用小黑麦品种比较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通过对不同秋播牧草品种的观察和分析,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秋播牧草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NTH1048的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