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夏槃(精确检索)
作者:纪淑仁(精确检索)
4条记录
大豆食叶害虫潜叶吉丁的初步观察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大豆潜叶吉丁是大豆上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成虫取食叶片,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叶片内化蛹。成虫体长2.63~3.23毫米,宽1.80毫米,体扁平,黑色有光泽,鞘翅上布有白色茸毛的一条“y”形斜带和二条波纹状横带。卵长0.91~1.03毫米,宽0.59~0.69毫米,扁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6.60~7.33毫米,宽1.26~1.55毫米,扁平楔形,乳白色,各体节背板与腹板均有几丁质化黑褐色斑纹。蛹长3.16~3.69毫米,宽1.72~2.16毫米,扁椭圆形。一年发生2~3代。

关键词: 大豆害虫 潜叶吉丁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蟋蟀的药剂防治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1985年以来,蟋蟀在我省淮北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估计在1200万亩以上,每平方米见虫6~20头,发生重的地块每平方米见虫30~40头.发生种类在4种以上,其优势种是油葫芦(Grgllus teslaceusWalker) 和大扁头蟋蟀(Loxoblemmusdoenitizi stein) 两种.其危害期长,食性杂,食量大,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据作者等1987年在蒙城、濉溪、宿县抽样170亩大豆调查,蟋蟀食粒率平均为4.15%,产量平均下降3.67%.为害最严重的3亩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卵蜂(Telenomus spp)寄生豆天蛾卵在大豆田的空间分布型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豆天蛾是我国黄淮地区夏大豆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连年为害,普遍严重.1985年,安徽省阜阳地区豆天蛾成虫大发生,后经作者定株系统调查,发现豆天蛾卵寄生率达90%以上,其中黑卵蜂(Tele-nomus spp) 寄生率达82.1%,是豆天蛾卵寄生蜂的优势种群,有效地控制了豆天蛾幼虫的发生量.因此,在制定大豆害虫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中,应重视豆天蛾卵寄生蜂的发生数量,注意加强保护和利用. 掌握黑卵蜂种群寄生豆天蛾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生活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选用相应的田间取样技术和调查资料的数理统计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叶毛眼水蝇的为害及防治

农业科技通讯 1985

摘要:稻叶毛眼水蝇(Hydrellia sinica Fan et Xia)又称水稻螳螂蝇、水稻潜叶蝇,为我国东北稻区水稻重要害虫,长江中、下游稻区亦有为害。近年来,东北地区山于水稻育苗方法的改进,插秧期显著提前,使稻叶毛眼水蝇由过去只限于秧田期为害,变为移栽后本田前期为害为主,对水稻生产的威胁更大。稻叶毛眼水蝇的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叶片腐烂,轻者水稻生育受到阻碍,重者死苗。水稻插秧后受害,返青期延长,造成“大缓苗”现象,并显著减少分蘗,抽穗期延迟,贪青晚熟,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稻叶毛眼水蝇在吉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为害水稻的是第一代幼虫及早期发生的第二代幼虫。5月中旬—6月中旬对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