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繁殖大鲵的关键技术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牛磺酸对泥鳅生长性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2016
摘要: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1%、0.2%、0.3%的牛磺酸,并以此4种日粮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8周,探讨了牛磺酸对泥鳅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添加对摄食率无显著影响,对鱼体饲料系数与生长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0.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随着添加量增大,改善效果下降;牛磺酸添加降低了生长变异系数,其中0.1%与0.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添加使泥鳅肝脏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0.1%组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随着添加量增加,抗氧化性能改善效果减弱。
关键词: 牛磺酸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生长性能 抗氧化
杂交鲌F1苗种繁殖与饲养效益对比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长江水系翘嘴红鲌(♀)和团头鲂(♂)浦江1号生产杂交鲌F1,二者杂交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3.71%和62.52%。对杂交鲌F1及其父母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分析比较,杂交鲌F1表现为中间型,有偏母本现象。对比养殖试验显示杂交鲌F1饲料转化效率高,饵料系数比翘嘴红鲌低16%;杂交鲌F1鱼种单产达到718.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达到0.36万元/666.67 m~2;而长江水系翘嘴红鲌鱼种单产为520.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0.23万元/666.67 m~2。杂交鲌F1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产性能显著优于其母本长江水系翘嘴红鲌。
泥鳅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中国水产 》 2015
摘要: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生物学上分类于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泥鳅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日本、韩国食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我国生产的泥鳅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出口韩、日等国,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然而,随着泥鳅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水质恶化
大鳞副泥鳅商品鳅的健康养殖试验
《科学养鱼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体中。它在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泥鳅中属个体大和生长快的种类,是我国目前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大鳞副泥鳅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规范与提高,为此2014年6-10月我们在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15
摘要: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