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陈静(精确检索)
作者:何吉祥(精确检索)
作者:吴本丽(精确检索)
作者:黄龙(精确检索)
作者:张烨(精确检索)
6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15%、20%发酵蚕沙组的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0%以内的发酵蚕沙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发酵蚕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发酵蚕沙添加水平达15%以上时,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能力下降,肠道炎症的风险提高。因此,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添加水平应控制在10%以内,以特定生长率为依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适宜添加水平为8.65%。

关键词: 发酵蚕沙 草鱼 生长 消化酶 免疫 炎症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株距对稻鳖共作模式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及综合效益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稻鳖共作模式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适宜稻鳖共作的籼稻丰两优香1号(FLY1)和粳稻香软粳2728(XR2728),在穴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组不同行株距的稻鳖共作组和仅种植水稻的对照组,并监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按照525 kg/hm2养殖密度投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监测各组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和产量等指标,通过水稻和中华鳖形态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行株距对中华鳖外观形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FLY1和XR2728水稻产量分别为7.04~8.66 t/hm2和5.78~7.25 t/hm2,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行株距为27.0 cm×16.7 cm和30.0 cm×13.3 cm.稻鳖共作组水稻产量均超过常规水稻单作组产量,水稻产量随行距减小有下降趋势.丰两优香1号组株高、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在各共作组间差异不显著;香软粳272830.0 cm×13.3 cm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放密度为525 kg/hm2时,丰两优香1号和香软粳2728号稻田中华鳖产量分别为0.89~1.04 t/hm2和0.84~0.99 t/hm2.水稻行株距与中华鳖产量和形体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LY1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裙边宽/背甲长、尾长/背甲长值较大;XR2728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腹甲宽/背甲长,裙边宽/背甲长和前肢长/背甲长值较大.采用宽行距可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收益,每公顷效益可达60000元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总穴数一致情况下,较宽行距有助于提高水稻和中华鳖产量效益、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及中华鳖裙边宽度等形态指标.水稻农艺性状与中华鳖形态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水稻行株距具有一定适应性.

关键词: 稻鳖共作;行株距;产量;效益;形态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设置4个中华鳖放养密度375(RT1)、437.5(RT2)、500(RT3)、562.5kg/hm2(RT4)的稻鳖共作田和1个常规种植稻田(RM),研究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鳖共作田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价格较高,水稻产值高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中华鳖放养密度越大,产出的中华鳖总重量越大,而中华鳖个体的平均增重越小;稻鳖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稻田,是常规种植稻田的8~10倍;投放鳖苗在0.37kg左右时,密度为437.5kg/hm2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放养密度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水稻品种在稻鳖共生模式中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试验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鳖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也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种稻鳖共作组的总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试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因此认为,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皆可用来作为大别山区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其中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更具优势.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中华鳖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投放密度对稻鳖共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稻鳖共生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为推广稻鳖共生模式及开展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移栽25 d后投放中华鳖,于8月10日、9月19日和10月10日采用五点法分别在水稻根部周围和鳖池水底采集0~5 cm表层土,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的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并以冗余分析(RDA)识别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放养中华鳖后稻鳖共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从24份样品中测序获得145239个OTUs,涵盖的菌群涉及到74门184纲294目301科373属。各样品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Chao1指数范围为7817.78~17453.39,Shannon指数范围为8.64~11.29,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菌群结构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门共有10个,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厚壁菌门(Firmicutes)、Ignavibacteriae、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达28.96%~64.76%;丰度大于1.00%的属有16个,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属包括fAnaerolineaceae、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fAcidobacteriaceae[Subgroup1]、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ideroxydans、cSBR2076、fNitrosomonadaceae、cBacteroidetesvadinHA17和fFW13。RDA分析结果表明,与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极显著(P<0.01)相关的环境因子有pH、总氮(TN)含量和有机质(OM)含量,其中pH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影响最大。【结论】稻鳖共生模式能促进稻田土壤中氮、磷、钾的累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pH、TN含量和OM含量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的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中华鳖投放密度的确定除了要结合水稻和中华鳖的生产性能外,还应考虑稻鳖共生模式中饲料化肥的环境释放特点、营养物质循环特征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等。

关键词: 稻鳖共生 稻田土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MyoD1基因SNP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肌决定因子1(MyoD1)基因多态性与中华鳖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直接测序法在MyoD1基因上共检测到6个SNP位点(T-49G、A-38G、C91T、A187T、C880T和T1522A),其中C880T位于外显子上,属于错义突变。对从同批繁殖、同块稻田养殖的2冬龄中华鳖群体中随机选取的178只个体中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中华鳖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636 5、0.349 3和0.375 4,除A187T位点外,其余5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各位点与中华鳖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T-49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TT基因型,A-38G位点A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AA基因型,A18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大于AA基因型,T1522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显著大于TT、TA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9G、A-38G、A187T和T1522A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关键词: 中华鳖 生肌决定因子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