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许仲武(精确检索)
11条记录
野蛞蝓危害平菇的习性及其防治

植物保护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蛞蝓Agriolimaxagrestis (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 ,蛞蝓科 ,俗称“鼻涕虫” ,危害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 ,亦严重危害平菇等食用菌。为探索野蛞蝓在合肥地区危害平菇的规律 ,作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和室外定点、定期调查 ,对野蛞蝓的生态进行了观察 ,同时对其防治也作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野蛞蝓为本所食用菌场采集的越冬野蛞蝓 ,经室内人工饲养繁殖。野蛞蝓生活习性观察 采取个体和群体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从野蛞蝓产卵、孵化 ,直至死亡 ,观察其产卵、产卵量、孵化率、取食危害等习性 ,并对各个时期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室内外定点、定期观察 ,记录野蛞蝓在合肥地区发生规律 ,越冬、越夏场所。选用体长 5 7~ 6 17mm ,体宽 1 0~ 1 0 1mm幼蛞蝓供作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每个大培养皿内放 10条幼蛞蝓 ,每种药剂每个剂量设 3个重复。2 结果2 1 形态特征卵 卵粒成堆 ,每堆多至 2 0~ 36粒 ,一般 5~15粒 ,至少 1~ 3粒。卵绝大部分产在湿土中 ,很少产在表土上 ,无色透明 ,有弹性 ,可见卵核 ,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与卵之间有胶状物粘连 ,呈链珠状卵堆。卵长 2~ 2 2mm ,宽 1 2~ 1 5mm。幼蛞蝓 刚孵出的幼蛞蝓体长 3~ 4mm ,体宽0 8~ 1 0mm ;体近无色 ,略带浅灰 ,触角 2对 ,深灰色 ;外套膜 1 0~ 1 5mm ,收缩可覆盖头部。性成熟蛞蝓 性成熟野蛞蝓柔软、光滑、体表呈暗灰或暗黑色 ,触角 2对 ,黑色 ;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 ,其内有退化的贝壳 (盾板 ) ,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 ,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 ;体长 2 6~ 4 0mm ,体宽 3 5~ 5 0mm。在右触角后方约 2mm处为生殖孔 ,呼吸孔在身体右后侧9~ 12mm处 ,呼吸孔附近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嵴钝 ,粘液无色 ,跖足为灰白色。2 2 生活习性野蛞蝓畏光怕热 ,在食用菌场地 ,白天隐蔽在阴暗、潮湿的落叶、青草和砖瓦块下 ,16时后开始活动取食危害 ,次日 3~ 4时达危害高峰 ,集中取食平菇子实体 ,5时后陆续返回隐蔽处。阴雨天 9~ 10时还继续危害 ,基本上整天活动。据室内饲养观察 ,野蛞蝓耐寒 ,5℃以上可活动取食产卵。以卵、幼蛞蝓、性成熟蛞蝓越冬。气温 10~ 2 2℃时 ,危害最严重。但不耐高温 ,夏季幼蛞蝓、性成熟蛞蝓白天躲在阴暗、潮湿的落叶或草丛底下 ,夜间活动。由于 7、8、9月份高温 ,对野蛞蝓生长不利 ,体弱 ,抵抗力差 ,易死亡。野蛞蝓食性杂 ,除危害蚕豆、黄豆、白菜、芹菜、莴笋等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 ,还危害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等多种食用菌 ,凡野蛞蝓爬过的地方留一条透明粘液 ,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据室内观察 ,在日平均气温 11℃时 ,每条野蛞蝓一昼夜危害平菇 30~ 185mm2 。表 1 防治野蛞蝓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药剂种类稀释倍数药后死亡量 (条 )12h 2 4h 48h 96h防效(% )15 0 0 0 0 0 0 0青虫菌 10 0 0 0 0 0 0 05 0 0 0 0 0 0 02 %甲酚皂 0——— 0 10 05 %甲酚皂 0——— 0 10 02 0 %灭净菊酯 40 0 02 0 0 00000000000芳香灭害灵 0 10——— 10 0CK喷清水 10 0 0 0 0  除 2 0 %灭净菊酯 40 0 0倍液为触杀外 ,其他均用滤纸和蚕豆叶浸药液饲养 ,各处理供试蛞蝓 10条野蛞蝓雌雄同体 ,异体交配 ,也能自体受精繁殖。在合肥 1年繁殖 2代。野蛞蝓一生产卵多次 ,产卵期 70~ 12 0d ,6月中旬至 9月底不产卵。 1年有 2个产卵高峰期 ,春季 4月 5~ 2 2日 ,秋季 10月中旬~ 11月中旬。平均产卵量约 60粒 ,有的多达118粒。在日平均气温 18℃时 ,卵期约 2 6d ,2 1 4℃时 ,卵期 15~ 16d ,冬季卵期 30~ 50d ,有的达 10 0d左右 ,气温 3℃时 ,仍有些卵可孵化成幼蛞蝓 ,野蛞蝓寿命 2 30~ 330d ,最长可达 395d。2 3 室内药剂筛选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见表 1,一般杀虫剂对野蛞蝓无明显效果 ,只有 2 %~ 5%甲酚皂和芳香灭害灵对野蛞蝓防治效果较好。2 4 防治措施野蛞蝓在合肥地区 1年发生 2代 ,产卵期和孵化期长 ,世代交替。除 7、8、9月份未见产卵外 ,其他时间都有卵、幼蛞蝓、性成熟蛞蝓存在。建议对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1)经常打扫食用菌繁殖场地 ,清除垃圾、砖瓦块和杂草 ,破坏野蛞蝓的隐蔽场所。( 2 )利用野蛞蝓昼伏夜出 ,阴雨天危害的特点 ,早晨或晚上进行人工捕捉 ,直接杀死或放在 5%盐水里脱水死亡。( 3)在野蛞蝓经常出现的地方 ,傍晚用干石灰粉撒成封锁带 ,保持干燥 ,每隔 2、3d撒 1次 ,效果很好。( 4 )幼蛞蝓大量发生时 ,辅以药剂防治。合肥地区幼蛞蝓活动盛期在 5月中、下旬和 11~ 12月份。在此期间可用 2 %~ 5%甲酚皂或芳香灭害灵喷撒在野蛞蝓经常活动的地面 ,但不要溅到平菇上。研究中曾试用 8%灭蜗灵 ,也能有效地防治野蛞蝓对食用菌的危害野蛞蝓危害平菇的习性及其防治@许仲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肥230031[1] 许仲武 ,等 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平菇的生态观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J] 动物学杂志 ,1993 ,2 8(2 ) :5~ 7 [2 ] 王汝财 几种危害食用菌的蛞蝓及其防治 [J] 食用菌杂志 ,1985 ,(2 ) :33~ 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猴头菇袋栽技术

长江蔬菜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料袋式栽培猴头菇高产技术

食用菌 1999

摘要:猴头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我们在原瓶栽的基础上,进行了袋栽猴头的高产技术探索,袋栽猴头比瓶栽省工时,管理方便,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生产的猴头个大,优质、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栽培蘑菇高产技术

长江蔬菜 19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栽培蘑菇高产技术

北京农业 1998

摘要:我们采用蘑菇优良菌株152和U,这两个品种个大、肉厚,不易开伞,产量高,商品性好,一般每平方米产量可达75~95公斤,最高可达139公斤。(2)大棚建造和畦床制作①大棚建造9月中下旬建造蘑菇大棚。大棚应建在避风向阳、能排能灌的场地,按南北方向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栽培蘑菇高产技术

现代农业 1998

摘要: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可鲜销,又可制罐出口创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以前,蘑菇栽培以室内为主,由于受房屋的限制,发展较慢。近两年,采用塑料大棚畦床式栽培蘑菇,并研究总结出一套大棚蘑菇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对苏云金杆菌(B.t)的抗性监测及延缓抗性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摘要:室内采用B.t连续多代汰选的棉铃虫,对B.t能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抗性倍数为24.13。采用浸叶法测定宿县、蒙城、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的抗性,结果表明:宿县、蒙城淮北棉区,棉铃虫对B.t已产生早期低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41和2.52。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尚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为1.37。讨论了治理抗性的对策。

关键词: 棉铃虫;苏云金杆菌(B.t);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畦床栽培蘑菇高产的实践与体会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摘要:根据一定规模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大棚畦床栽培蘑茹高产高效技术,具体介绍了大棚构建、畦床制作、堆料配制、适宜播期、优良品种、营养液、相对湿度、棚温和料温管理等的操作关键。文中还就适宜播期、种植方式、保湿越冬和适时补充营养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蘑茹;大棚畦床式;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蒲壳栽培香菇试验初报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栗蒲壳又名栗蓬、栗苞,是板栗外层的包裹物。据笔者调查,一般每产100kg 板栗就有60~90kg 干栗蒲壳(包括空棚和因病掉落的栗苞)。我省板栗面积约100多万亩,年产500多万 kg 板栗,因此,栗蒲壳资源相当丰富。由于栗蒲壳带刺,目前只有少部分缺柴地区把它当作燃料,而大部分废弃在野外,成了板栗雪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平菇的生态观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双线嗜粘液蛞蝓在合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从孵出到再产卵需299—325天,寿命约为340—375天。双线嗜粘液蛞蝓对平菇的危害程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气温在12.2—15℃时,每克蛞蝓一昼夜能取食0.2—0.35克平菇。双线嗜粘液蛞蝓的幼体对2%的甲酚皂或芳香灭害灵较敏感,根据该蛞蝓的生长发育规律,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采用药物杀灭幼蛞蝓的最佳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